项羽和虞姬(虞姬为什么死在了项羽面前)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围困,四面楚歌。最后被刘邦和韩信打败,在乌江自杀。项羽死后,他心爱的女人虞姬去了哪里?千百年来,似乎她是自杀的。元代诗人张可久写过一首诗《卖花生记往事》,开篇是这样一句话:

美人自刎乌江,战火一度烧赤壁山。

从汉朝到现在,甚至大家都认为于吉在项羽自杀的时候,她也是在乌江边自杀的。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是这样描述的:所以,襄王是一首悲歌,为自己写了一首诗:“山难拔,人难存。”不死能做什么?如果你担心,你能做什么?“几首歌,美和它。项王哭了几行,两边都哭了,不敢抬头。

项羽临死前写下这首《盖夏歌》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同时,“美与和谐”,这里的美,指的是于吉。也就是说,项羽在唱这首《垓下歌》的时候,虞姬也在唱。西汉文学家陆贾在《楚汉春秋》中简单地写出了于吉当时所唱的内容,即:

“汉兵有略,四方楚歌。王者之气尽,何谈人生。”

但是,于吉的这首诗,明明是一首成熟的押韵五言诗,似乎和《盖夏歌》一点也不搭。而且秦末并无此诗,故认为是后人所加。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很尊重项羽。项羽不是皇帝。他在《史记》中写项羽,是属于皇帝的,而不是“世家”或“列传”。这表明了他对项羽的态度:虽然惋惜,但还是充满了肯定。司马迁写虞姬以来,只提到“美和”。如果妃子真的自杀了,司马迁一定会记下妃子的下落。

北宋大历史学家司马光写的历史更为严谨。《资同治鉴》中没有提到于吉,也就是说司马光在写历史时没有找到与于吉相关的结局。可见后世史家并不认同这句诗句,“贱妾何以穷命?”他们不认为是于吉做的,大部分是后人为了中国式的美好结局而发明的。例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派石去吴国当美人计,结果吴国灭亡了。一般认为的结局是:她与隐逸。事实上《春秋》和《墨子》都记载,吴国灭亡后,英雄石沉湖而死,没有和一起隐居。只不过中国文人总是喜欢沉浸在“美丽圆满”的大结局中,所以才听到这种结果。

同理,如果当时于吉没有和项羽一起自杀,对她来说也有两种结局。第一个是逃跑(可能性很小),第二个是被汉军俘虏。那么,无论是于吉被刘邦占领,还是被汉军将领俘虏,这种结局都不尽如人意。所以,既然项羽自杀已经成为事实,虞姬也跟着自杀了,这样的结局大家都比较能接受。

除了以上两种结果,还有另一种结局,很残酷但更符合逻辑。宋代编纂的《太平玉环记》不是一部史书,而是一部地理编年史,只是广泛引用了各个朝代的史书、碑刻等资料。本书128卷记载了于吉下葬的相关情况,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于吉的墓地在县城东南六十英里处,六英尺高。项羽失败了,所以他杀了于吉,把他埋在这里。

按照这个思路,项羽战败时,不肯过江东,打算自杀。但是项羽怕他的妃子死后受辱,就把她杀了,埋在这个地方。如果这个记录是真的,它将颠覆人们对项羽和于吉的看法。恐怕两千多年的《霸王别姬》就要被推翻了。对此,有学者明确表示,真相不可接受。或者说于吉自杀的结局更“令人满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