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买入6000万 大佬又出手了!

  11月29日,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同时官宣称,两家公司拟共同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分别出资250亿元。

  对于基金的运作时间和投资方向,中国人寿回应表示基金期限为10+N年,在10年期届满后,可以通过变更备案的方式进行延期,或者经双方协商一致后退出。并给该基金拟投资于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投资运作,根据市场形势把握建仓时机,动态优化策略。

  海通证券认为,本次合作或旨在响应监管号召,支持资本市场稳健发展。近期监管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引导保险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昨天(11月30日),北向资金也开始大举回流A股市场,全天净流入85.16亿元。

图片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APP,统计截至2023/11/30,不作投资推荐)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当前美债收益率回落趋势进一步强化,北上资金风险偏好整体改善,11月以来部分交易日已转为净流入。随着稳增长政策逐渐发力,经济基本面改善预期有望逐渐升温。同时,岁末年初企业结汇需求回升,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坚挺,人民币有望从此前的跟随非美货币升值转向为单独升值。人民币升值有望增强外资净流入的意愿,并且近几年北上资金习惯于布局春季行情,北上资金有望重回净流入,支撑主要指数表现。

  并给历史上外资大幅流出的情况缓解、企稳到转向流入,往往也对应了A股筑底到反攻的过程。2018年以来主要有四次典型的外资大幅流出后转向,在这四个区间,北上资金流出的节奏较快,净流出平均持续时长为30个交易日;而在北上资金企稳转向净流入后,净流入持续时间平均达到60个交易日,且累计净流入规模明显超过此前的流出规模。

图片

  (图片来源:招商证券研究所《人民币升值带动外资回流,融资资金持续净流入——金融市场流动性与监管动态周报》,发布时间:2023/11/21,统计区间:2018/1/1~2023/11/20,不作投资推荐)

  从行业上看,历史上北上资金企稳转向后总体仍然偏好“核心资产”,具有较高的成长性、稳定性、抗风险能力等特点的行业往往获得北上资金大幅净买入,主要集中于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银行、电力设备等。

图片

  (图片来源:招商证券研究所《人民币升值带动外资回流,融资资金持续净流入——金融市场流动性与监管动态周报》,发布时间:2023/11/21,统计区间:2018/1/1~2023/11/20,不作投资推荐)

  段永平一天买入6000万

  11月29日,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投资界大佬段永平通过其社交平台账号透露,在41.05美元至41.1美元之间,买了20万股腾讯控股(ADR),也就是美国存托凭证。“计划慢慢买,把大半年前卖掉的部分买回来就好。”

  掐指一算,段永平买入腾讯所需资金约8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6000万元。

  其实腾讯一直是段永平偏爱的个股,但是在年初,段永平还是选择了卖出腾讯,买入苹果

  1月4日,段永平发文称,他卖出部分伯克希尔股票,换仓至苹果,同时也将美股的腾讯仓位基本切换至苹果的股票,但腾讯的港股仓位保持不变。

  5月,段永平在社交平台上谈到年初交易的具体细节时称:“大概44-45美元卖的,就是目前的价位,只卖了美股的,因为当时苹果股价掉下来了,就都换苹果了,毕竟我更了解苹果。”

  而这个操作从昨天的行情来看,是成功的。

  从苹果和腾讯ADR的股价走势来看,从1月4日至今,段永平买入的苹果美股股价上涨51.41%,而段永平卖出的腾讯ADR同期下跌8.79%。

  虽然段永平没有谈及这次重新买入腾讯的原因,但从最近腾讯港股的表现来看,出现了一些回暖的迹象,昨天股价上涨3.15%。

  并且腾讯也在出手回购自己的股票。

  同样是11月29日,腾讯在港交所披露,当天再次回购了126万股,回购价格在313.8港元/股至323港元/股,合计斥资4亿港元。

  此前,腾讯已经在年内回购了104次,累计回购约1.16亿股,累计回购金额超385亿港元。

  恒生指数年内回撤超14%

  年内,A股和港股可以说是一对难兄难弟了。

  从全球指数表现来看,创业板指下跌18.07%垫底,紧随其后的就是港股恒生指数,下跌14.09%。

图片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区间:2023/1/1~2023/11/30,不作投资推荐)

  不少港股相关基金年内也经历了超过10%的回撤。

图片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银河证券,年内涨跌幅统计区间:2023/1/1~2023/11/29,成立以来涨跌幅统计截至2023/11/29,具体基金的相关风险、基金经理变更等情况详见各基金法律文件及公告,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不作投资推荐)

  那么港股表现低迷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是布局港股的好时机吗?

  中金公司的研报表示如果从2021年初高点算起,港股的弱势已延续近三年,今年初被寄予厚望的反弹也没能持久,反而在三季度创出新低,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方面,单纯的低估值和高风险溢价可以促成反弹,但不是能持续或反转的理由,毕竟港股过去三年一直如此;另一方面,外部扰动的缓解如美债利率与地缘局势同样能够促成反弹,但后劲还要看内生增长,2019年初和今年初的快速反弹后都转为震荡,也都与增长没能及时“接棒”有关。

图片

  (图片来源:中金公司研究所《中金2024年展望 | 港股市场:不疾而速》,发布时间:2023/11/13,统计区间:2022/10/31~2023/10/31,不作投资推荐)

  回顾过去十年中港股两轮典型的“盘整期”,均体现整体增长内生动能不强,指数层面整体横盘震荡的局面。在这一背景下投资者往往需要找到符合这一时期产业趋势的结构来进行配置。例如,2012至2014年间由智能手机产业所引领的TMT板块,如传媒、手游与消费电子等大幅跑赢。而2019年一季度后在当时的半导体和消费则体现出更为确定的赚钱效应,使得即便整体指数区间震荡,微观的投资体验并不差。

图片

  (图片来源:中金公司研究所《中金2024年展望 | 港股市场:不疾而速》,发布时间:2023/11/13,统计区间:2012/12/31~2023/10/31,不作投资推荐)

  展望2024年,中金公司基于政策渐进推进和美债利率逐步回落的假设,认为港股处于逐步筑底过程,基准情形上行空间10-15%。预计年底或者明年一二季度政策预期密集、美债利率趋缓、地缘局势缓和都有可能促成一波修复式反弹,此时港股弹性或大于A股,高弹性和利率敏感型行业或更受益,如生物科技、科技硬件、互联网与新能源等。

图片

  (图片来源:中金公司研究所《中金2024年展望 | 港股市场:不疾而速》,发布时间:2023/11/13,统计区间:2013/10/31~2023/10/31,不作投资推荐)

  目前,市场上的港股基金包括跟踪恒生科技等指数的指数基金,还有QDII和沪港深基金这三类。

  不过因为港股更受外围市场的影响,波动会更大,投资前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选择,不要盲目跟风。

(责任编辑:138)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